中華慈善總會全國青少年兒童公共安全公益項目
CHINA CHARITY FEDERATION NATIONAL YOUTH&CHILDREN PUBLIC SAFETY PROGRAM

數字化服務為鄉村振興賦能

隨著農業互聯網、農業大數據、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直播等熱詞進入大眾視野,如今數字經濟正在改變著鄉村的面貌。而數字鄉村服務建設的不斷完善,正在讓鄉村向著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也讓在外的村民們能時刻將家鄉“捧”在手中,了然于心。

讓數據成為鄉村振興“新農資”

  “出來了!出來了!這不僅是我們光明村的第一張數字貨幣電費繳納憑證,也是我們省的第一張啦,放起來,有意義!”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白箬鋪鎮光明村村民小楊高興地說。

  “我們通過線上線下疊加,形成平臺互連、場景互嵌、數據互通、拓客互助的閉環,一體化服務政府、企業、個人的完整服務生態,為農村探索新的金融供給,為鄉村建設闖出金融新路!”建行湖南省分行鄉村振興金融部負責人表示。

  據悉,截至2021年末,三資監管平臺區縣上線率100%,76個區縣上線產權交易平臺。圍繞“國家級文明村”—光明村,湖南建行全力打造長沙市首個鄉村數字人民幣便民場景。光明村發生數字人民幣交易11039筆,交易金額86147.5元,數字人民幣逐漸融入村民的日常支付。

  另一邊,行走在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鎮五四村,隨處可見數字化帶給村民的便利:“云”診室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看病取藥,智慧便民驛站讓土特產插上翅膀飛向全國各地的家庭餐桌。河北省保定市相繼建成智慧農業云平臺、保定市產業扶貧大數據平臺、保定市惠農政策服務平臺等數據平臺,完成現代農業MAP農場項目MAP大數據中心主體建設。

健全鄉村信息惠農服務體系

  “讓村民‘ 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村’,享受數字紅利”,隨著我國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廣大鄉村基層管理部門也在不斷地更新工作思路,把這作為自己的一個工作目標。湖北省通山縣廈鋪鎮西湖村的數字鄉村建設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我覺得西湖村的數字平臺蠻好的,剛才我看到這個西湖橋橋頭的垃圾,拍照發到我們這個平臺上去,村里馬上就派人來處理好了,我覺得蠻好。”西湖村村民徐良平說。

  徐良平口中的平臺指的是數字鄉村綜合管理平臺,該平臺將村民與基層村委會緊密地聯系起來,以便于滿足農村養殖、家畜、農場等生產看護和“縣、鄉、村”分級管理治安聯防等多種需求。

  正如徐良平的案例所顯示的,數字鄉村是與各位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除了借由“曝光臺”及時反饋各種需要整治的日常問題之外,村民們還可以通過平臺售賣農產品、尋找家鄉企業的招聘信息等。干部也可以通過平臺發布的信息,了解村行政的黨建工作、“三務”公開、領導班子建設及涉農政策落實等一系列情況。

  在陜西省,宜君縣積極實施信息進村入戶項目工程,架構為農“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培訓體驗”的服務體系。貴州省天柱縣支持“一云一網一平臺”建設,探索推進“互聯網+教育、醫療、金融”等鄉村便民惠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已成為我國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鄉村正在巨大的變革中,向著數字化、智能化邁進。